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  10月24日在香港"勾股定理"金秋沙龙的发言

刚才 Gary 说,中国外汇储备减少,对流动性有收缩的影响。我不同意。外汇储备减少的并不厉害,而且,它完全被信贷的恶性膨胀所抵消而有余。大家不要盲人摸象。你还是看最最综合的指标:M2,货币供应量。它还在以13%的高速度增长。考虑到通胀的减缓,这是一个令人害怕的(真实)增长率!

很多人说,"可是实体经济还是借不到钱啊"。我敢说,那是无病呻吟。绝大多数借不到钱的企业都是因为风险实在太大:负债太高,前景太黯淡,抵押品又不够。

当然,没有一家企业在跟银行借钱的时候,主动说,"我的负债太高,前景太黯淡,我将会倒闭"。申请贷款时,豪言庄语,让人听了激动。只是后来,...

在中国,银行泛滥,小贷公司泛滥,信托公司泛滥,PE公司泛滥。只要有一个 half-decent (稍微象点样子)的企业,都已经被金融机构把他们的门槛踏破了,把他们捧到了天上。我有时候开玩笑说,我真想当借款人,真想当"消费者"。

还有人说,"金融机构的钱都在实体经济外面打转转"。这怎么可能呢?这完全违背常识!在实体经济之外,难道银行之间相互借来借去,仅仅为了取乐子吗?而且,你看看人民银行的官方统计,"对金融以外的信贷余额",上涨很快。

大家看看香港上市的60多家大陆地产公司(内房股),这十多年来他们在国际市场发行债券的年化成本都在10%上下。这就是市场利率。可是,突然之间,他们在国内用4-7%的利率发行更加大量的债券。为什么?中国的流动性泛滥成灾。而且地产早已经是一个负债累累的行业。它受到国内市场的如此追捧,让人瞠目结舌。

迟早,中国的流动性会转成通货膨胀的"龙卷风"。什么时候转?天知道。我不敢预测。到那个时候,这些地产公司的债券票息就会从4%提高到14%或者24%。大家参考一下印度,巴西,印尼。你可能会说,"... 中国特色"。

关于股市,有个朋友说,"你的观点我早就知道:上市公司太烂,估值太高。你如果实在要买,就买银行股"。这归纳的很好。谢谢!其实,你看看,过去五年,恒生指数(30个大蓝筹)累计下跌了2%。但是中国的银行板块虽然没有上涨,但是,每年的6%的息率实在太美了。他们跑赢了恒生指数!而且你的心里踏实:他们不会出问题。

因为中港利率的长期巨大差异,同样一元钱的分红,对于A+H两边的投资者来讲,含金量是不一样的,因为他们的机会成本大不相同。A+H股票的合理估值,应该是H股比自己的A股高20-40%。耐心一点,咱们终究会到达的。

说起科技股,概念股,颠覆性的公司,大家就激动。但咱们还是要看企业的护城河。即使今年亏损,咱们总得看未来五年七年,它能否赚钱,赚多少之类的事情。

你看,香港过去一年,多年,凡是让人兴奋的 IPO都是半年之内拦腰斩断。当然,A股也一样。美股也一样。你看,那些伟大的"颠覆性"的企业上市以来的表现吧:

Groupon:  跌86%,
Twitter:  跌27%,
Lending Club:跌39%,
On Deck:跌68%。

注意,现在全球依然在大牛市的后期,他们就已经是这幅熊样子了。等到熊市来临时,它们还值几何?

昨天,微软大涨10%,报纸上说,"它的股价创了15年新高!"。我看了,笑喷了!为什么?

它终于回到了15年前的位置!那些耐心不够的投资者,在过去15年里面任何时候卖掉了,都是亏钱的。当然,我还没有考虑这15年的通胀,和机会成本。所以,债券还是有好处的,息率很高的中国银行股也不错。你的下一个问题是,"可是,它们的坏帐...."。


0

话题:



0

推荐

张化桥

张化桥

1392篇文章 2年前更新

香港慢牛投资公司董事长。瑞士银行11年 (研究主管/投行副主管)。86-89年任职人行总行。五年(2001-05)"机构投资者"杂志评选的中国分析师第一名。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