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书评:The other half of macroeconomics and the fate of globalisation。作者:Richard Koo.

二十年前,野村证券的辜朝明创造了“资产负债表衰退”一词,并用它来解释为什么在利率极低时,日本人和企业不借、不投资,因为他们忙于修复自己的资产负债表,不断减债,而且投资机会也很有限。现在他把这个概念用来解释欧美经济,为什么银行越撇帐,坏帐率反而越高,经济越萧条,关键是投资机会太有限,大家在瘦身。

他还讲,发达国家过了刘易斯拐点之后,再没有农村的便宜劳动力被吸收。在拐点之前,贫富悬殊非常严重,这也是共产思潮不断兴起的原因;可是过了拐点之后,工人的讨价还价的余地增加,工资上涨的幅度高于资本回报的上涨。这个时候,新兴市场的国家紧追上来。这就是日本追美国,台湾、朝鲜追日本,和中国追发达国家的一个过程。

他认为中国在2012年就过了刘易斯拐点,这一点我是不同意的。我认为中国吸收便宜劳动力的过程还要持续相当长的时间,也许20年。我们还太穷,农村劳动力还太多。

对于中美贸易关系,他讲了很多国内学者和媒体从来不讲的背景和道理,值得大家看一看。我不便归纳。

经济学家没有预测到1929年的大危机,也没有预测到2008年的大危机、亚洲金融危机、希腊和西班牙的债务危机。所以让人相当失望。最近,英国经济学家杂志也在连载经济学领域的诸多失败,包括失业率很低的美国为什么工资涨不上去?通货膨胀与就业的关系,以及利率水平极低,究竟有什么样的长期影响?政府应该怎么办。经济学家们在面对大量无法解释的问题时,就用一个非常笼统的词:“结构性改革”来掩盖。可是,能不能来点具体的干货?

经济学家们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各说各话的状态有点像占星术,也像社会学、政治学,这也是这个行业为什么不受尊重的原因。大量的学者躲在数学方程式里面,还有更多的人在空谈。

在亚洲金融危机的时候,传统经济学,特别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亚洲的银行倒闭、企业破产、千万人失业的时候,还要各国政府收紧财政赤字、严格执行货币紧缩政策,提高利率,结果越搞越糟糕,这是经济学失去公信力力的第一步。第二步就是2008年。经济学家们不仅没有预测到危机,也没有任何招数。

欧美人民和企业借钱的欲望低迷,也许可以用中国的办法来解决?中国的投资机会其实也很有限,但是借贷欲望一直非常强烈,是不是因为可以赖帐呢?

话题:



0

推荐

张化桥

张化桥

1392篇文章 2年前更新

香港慢牛投资公司董事长。瑞士银行11年 (研究主管/投行副主管)。86-89年任职人行总行。五年(2001-05)"机构投资者"杂志评选的中国分析师第一名。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