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 5月8日在北京慢牛投资俱乐部的发言

    政府的欺诈有多种形式,对社会道德和股市文化产生着致命的打击,比企业家的欺诈具有更大的杀伤力。如果我们想重建中国的商业道德和股市文化,必须从政府开刀。

    我举三个例子。
    (1)某地政府为了扶持几个本地的公司到证券交易所上市,不惜在税收,环保,资金和土地等方面给这些公司开小灶。他们甚至帮企业设计如何做假帐,比如伪造前几年的销售额,利润和实际缴税额。这种做法有很多恶果:破坏公平竞争,浪费纳税人的钱财,鼓励官商勾结,欺骗股民,毒害股市。

    政府的扶持当然不能让一个阿斗公司强壮起来。这种补贴虽然是一次性的,可是,股民买的是公司未来很多年的利润。这也就是20倍或者35倍市盈率的含义。政府扶持不能持续35年,更不能持续增长35年。从长远来看,这种公司的股价必然会跌,股民必然受害。

    (2)当一家公司变成了ST或者将变成ST时,政府部门通过人为地输血使上市公司苟延残喘。但阿斗毕竟是阿斗,不可能因为一两次输血而强壮起来。当然,股民不懂(或者不愿意懂)。他们长期追捧这些僵尸。虽然有人说他们亏钱是活该,但是,我不这样认为。我的看法是,他们毕竟是弱势群体,多数人不明真相。中国证监会应该在教育他们的同时,严厉打击繁殖僵尸的各级政府,帮助弱势群体戒毒。

    (3)政府或者政府部门给他们所控制的上市公司注资。这是一个臭名昭著的中国现象。在香港的H股公司和红筹公司也很多对此如痴如醉。有些注资的价格完全是国有资产流失。我们老百姓啊:几乎没有人代表我们的利益!官员们为了从他们的认股权证中赚钱,不惜用超低的价格把纯国有资产卖给上市公司。我在投资银行工作时,经常见到上市公司高管吹嘘他们用多么低的价格从政府"拿到"优秀资产。作为一个中国人,我怎么能笑得起来?你偷了我的东西, 还到我的面前炫耀! 两三年后,等到某项业务搞砸了(或者变得不时髦之后),他们再用高价把它卖回给政府。这叫"剥离"。
 
    有些官员和国企高管说,他们低价注资和高价剥离是为了"保护小股民"。非也!他们保护的是他们的面子和认股权证。为什么我这样说?因为,他们并没有花力气改善企业的能力和管治,所以即使好资产装进上市公司以后,也会慢慢变坏,两三年后又需要"剥离"。这种循环会给小股民创造一个个诱惑和一个个陷阱。十年之后,小股民一无所得,还可能血本无归。
   
    在民营企业中,我们看到另外两种现象。但是,杀伤力远不如政府的恶行。

    (1)王老板慷慨地(公开地或者偷偷地)补贴他控制的一家上市企业。让这家公司显示出漂亮的历史曲线(销售额,利润,现金流,用户数的增长,等等),然后择机卖股票,赚很多倍的钱(注意:市盈率往往是几十倍)。

    (2)刘老板把他的企业卖给一家上市公司。价格呢?价格只是今年的预测利润的15倍。多便宜啊!而且,刘老板爽快地承诺,如果今年的实际利润最终低于某一个水平,他会掏腰包补足差额,甚至补贴更多。但是,你有没有发觉问题所在?刘老板补贴了一点点钱,却用15倍的高售价把企业卖掉了。他的企业的盈利能力并没有他说的那么强。

    另外,我们还见过很多更离谱的情况:到明年三月份公布今年的业绩之后,刘老板拒绝兑现诺言。为什么?今年下半年的天气比预想的差很多,或者,新的管理层没有尽职,或者出现了另外的"黑天鹅"事件。有时他还直接耍赖。

    上当的企业有的是运气不好,有的是交易结构设计不好,有的是买家过于热情,还有的是 ... 国企。

    在企业估值时,我们要剔除税收优惠,财政补贴和其它非持续性的收入(比如资产处置收入)。这是常识。但是,大家经常忘记。

 

话题:



0

推荐

张化桥

张化桥

1392篇文章 2年前更新

香港慢牛投资公司董事长。瑞士银行11年 (研究主管/投行副主管)。86-89年任职人行总行。五年(2001-05)"机构投资者"杂志评选的中国分析师第一名。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