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市面上,任何产品的效用并不因为其价格的涨跌而变化。所以,作为买家和消费者,我们理所当然尽量压低价格。当然,卖家会尽量抬高价格。

这是大白话。不过,轮到中国的股市,这个逻辑就不灵了。中国股民总是尽量地抬高股价。便宜了,就不高兴。买股票的人群和卖股票的人群都齐心协力,把股票往上抬。

昨天,我应邀到深圳的某PE基金公司做客。我问起他们所投资的几家企业在过去几年的上市(和退出)情况。老板说,券商和股民们"瞎胡闹",在IPO时,那么高的估值,让他都感到不好意思。

在中国,股民们为上市公司的估值做辩护的劲头儿比大股东们(包括PE基金)还大。老实讲,我看不明白。卖家说,每股7元就够了。买方说,"不行!你别客气。这么好的资产,每股起码13元 ...."

产品的价格取决于供求关系。增加产品的供应量,肯定会有利于消费者。但是,这个逻辑在中国股市不适用。股民坚决反对政府开放IPO的大门,和增加供应量。相反地,企业主(包括PE投资者们)并不反对。我觉得挺奇怪。这很象立陶宛的灵芝市场。

话题:



0

推荐

张化桥

张化桥

1392篇文章 2年前更新

香港慢牛投资公司董事长。瑞士银行11年 (研究主管/投行副主管)。86-89年任职人行总行。五年(2001-05)"机构投资者"杂志评选的中国分析师第一名。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