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在深圳,我拜访了一位多年不见的表弟。听说他创业成功。我很为他高兴。但是,深谈之后,才发现,他过得很糟糕。

他十多年以前开始创业。现在,摊子铺得不小,但是,生意并没有实质性进展,赚钱很少,一屁股负债。四十岁刚过,他大腹便便,满脸沧桑。一年工作365天,应酬365天,他岂能容光焕发吗?我同行的一位外国人问,"你暑假,在哪里过的?"

我的亲戚一脸苦相。我不知道该把他当英雄,还是当牺牲品。

他约我们一起吃晚饭,我才发现,我们是他当晚的第二批客人,隔壁还有个包间。差不多晚上九点钟,他醉熏熏,过来跟我们"交谈","非常抱歉。今天政府人员来视察。我们争取获得 xx 称号,有补贴"。

八十年代,甚至九十年代,在中国做生意,审批很少,监管很少。那是中国腾飞的年代。现在,三分之一的中国人做事,还有三分之一的人审批监督。大家都疲于奔命,哪有创意,哪有时间真的管理企业,服务客户?如何跟外国人竞争?

不要老是抱怨政府或者官员。咱们公众才是最大的问题:中国人(官民都是如此)特别喜欢审批和监管。每次遇到一件事,大家就异口同声:"加强监管!"。每次遇到经济不振,大家唯一想到的就是双降(降息,降准)。你看看,市场利率不降反升。为什么?

因为风险溢价在上升。市场利率等于基准利率加上风险溢价。结果,只有特权企业能够得到降息的好处,但是绝大多数企业的资金成本越来越高。我还是那句老话,有人用了便宜的钱,就必须有人买单。就那么简单。

如果双降能够致富,世界上为什么还有那么多穷国?

谁也不愿意做最困难的事情:减税。特别是减少审批,减少给领导的送往引来。很多中国企业家的需求其实非常原始(低层次):多点时间睡觉,多点时间跟家人一起吃顿晚饭。

我猜,减少一个审批环节(盖图章)的好处,就相当于一个双降,比人民币贬值的好处大多了。

( 世界银行把减税,减少审批和劳动力市场的改革等等叫做结构性改革,"structural reforms"。美国人把它叫"里根经济学",或者"供给学派改革"。 我把叫常识 )


0

话题:



0

推荐

张化桥

张化桥

1392篇文章 2年前更新

香港慢牛投资公司董事长。瑞士银行11年 (研究主管/投行副主管)。86-89年任职人行总行。五年(2001-05)"机构投资者"杂志评选的中国分析师第一名。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