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0
听报道
读书笔记:
《欧洲革命的反思》"Reflections On The Revolution In Europe" 作者:Christopher Caldwell.
这本英文新书对欧洲的前途十分悲观。对这个复杂的话题,我懂得太少,只能写读书笔记,不够资格评论,此读书笔记不表明我赞同作者。
二战结束以后,西欧重建,劳工短缺,于是从印巴,中东,土耳其和非洲进口了大量劳工。起初,这些进口项目都是为期两年的。但是,招聘,体检,培训,遣返,再招聘,费用不小。于是,西欧的资本家开始说服政府,延长劳工逗留期限。
起初这些劳工很容易安置。他们人数少,相对隔绝,没有多少政治要求。后来,这些劳工加入了西欧国籍,有了福利,还带来了大批家眷,而且,他们大多数人(甚至当地出生的人)坚持到祖国娶妻,再移民到欧洲。
在西欧的原居民迅速降低出生率的同时,穆斯林人保持着很高的出生率,而且,新来者源源不断。理解"复合增长率"的人们马上发现,三十年,五十年的复合增长(一涨一跌)有多么可怕!作者预测, 30年后,欧洲的穆斯林人口会超过原居民。
人口结构的变化必然导致政治和社会势力的变迁。在外交上,作者认为欧洲几乎已经被穆斯林化了:这些国家(至少一部分穆斯林居民)在对美国9-11的态度上,在对两伊战争,2003年伊拉克战争,和以色列(巴勒斯坦)问题上,已经打上了穆斯林的烙印。现在,虽然欧洲原居民依然占多数,但是信仰基督教的人数一直在下降,而且,基督教远远不如伊斯兰教对教徒的要求那么多,那么紧密,因此,可以说,伊斯兰教已经成为欧洲最大的宗教。
原本是短期的劳工需要,现在变成了长期和深远的社会问题。欧洲人在很多的制度约束下,已经承认,他们完全失去了扭转局势的能力。看得出来,本书作者试图公正。但是,我本人对这件超级复杂的世界大事理解太少,无法做出判断。他分析了伊斯兰教和基督教在历史上的敌对,和分歧,也批评了欧洲人和政府在很多事情上的"双重标准"。有些区别对待的政策对移民十分友好,甚至过分友好。而有些则是歧视性的,影响了两个阵营的关系。作者也指出,两个阵营的主流关系还是良好的。
作者认为,欧洲的移民政策中似乎包含着"羞愧" shame。至于这个"羞愧"具体是什么内容,作者没有详述,只是讲过去几百年的历史。他说,伊斯兰移民与欧洲原居民也许根本就无法融合(integrate),无法同化(assimilate)。作者问,欧洲的伊斯兰人是效忠他们的新国家,还是祖国,还是宗教?
起初,西欧的很多人为移民政策做辩解:很多工作(脏活,苦活)欧洲原居民不愿意做,这才产生移民的长期必要性。可是,作者认为,一旦移民加入欧洲的国籍,有了同样的福利,他们也就成了"欧洲人",也就不愿意干那些"脏活,苦活",很多人宁可长期领取失业救济金。欧洲也就需要进口更多的移民,来承担这些"脏活,苦活"。这就是一种恶性循环。
几十年来,欧洲原居民的出生率下降,人口老化。为了维持原来的福利制度,维持劳动人口与非劳动人口的某一个"负担比例",欧洲需要进口更多的劳动力,而这又带来了更多的配偶和成群的小孩,恶化了劳动力的负担比例,因此又需要进口更多的劳动力。你相信吗:失业率越高,越需要进口劳工!
美国的种族问题也很棘手。但是,美国的移民主要来自拉丁美洲。而南美洲人与基督教主流派之间的宗教和文化差距要比欧洲小得多。
十年前,美国人 Mark Steyn 写过一本类似的书,America Alone: The End of The World As We Know It. (也许可以翻译成,《美国独大:这个世界的终结》)。这本书讲述了欧洲面临的诸多挑战,以及美国的霸主地位的必然加强。美国从次贷危机中爬出来之后,今天的霸主地位确实在加强:它的创新能力和制度优势正在展现。但是那毕竟是十年前的书。
《欧洲革命的反思》"Reflections On The Revolution In Europe" 作者:Christopher Caldwell.
这本英文新书对欧洲的前途十分悲观。对这个复杂的话题,我懂得太少,只能写读书笔记,不够资格评论,此读书笔记不表明我赞同作者。
二战结束以后,西欧重建,劳工短缺,于是从印巴,中东,土耳其和非洲进口了大量劳工。起初,这些进口项目都是为期两年的。但是,招聘,体检,培训,遣返,再招聘,费用不小。于是,西欧的资本家开始说服政府,延长劳工逗留期限。
起初这些劳工很容易安置。他们人数少,相对隔绝,没有多少政治要求。后来,这些劳工加入了西欧国籍,有了福利,还带来了大批家眷,而且,他们大多数人(甚至当地出生的人)坚持到祖国娶妻,再移民到欧洲。
在西欧的原居民迅速降低出生率的同时,穆斯林人保持着很高的出生率,而且,新来者源源不断。理解"复合增长率"的人们马上发现,三十年,五十年的复合增长(一涨一跌)有多么可怕!作者预测, 30年后,欧洲的穆斯林人口会超过原居民。
人口结构的变化必然导致政治和社会势力的变迁。在外交上,作者认为欧洲几乎已经被穆斯林化了:这些国家(至少一部分穆斯林居民)在对美国9-11的态度上,在对两伊战争,2003年伊拉克战争,和以色列(巴勒斯坦)问题上,已经打上了穆斯林的烙印。现在,虽然欧洲原居民依然占多数,但是信仰基督教的人数一直在下降,而且,基督教远远不如伊斯兰教对教徒的要求那么多,那么紧密,因此,可以说,伊斯兰教已经成为欧洲最大的宗教。
原本是短期的劳工需要,现在变成了长期和深远的社会问题。欧洲人在很多的制度约束下,已经承认,他们完全失去了扭转局势的能力。看得出来,本书作者试图公正。但是,我本人对这件超级复杂的世界大事理解太少,无法做出判断。他分析了伊斯兰教和基督教在历史上的敌对,和分歧,也批评了欧洲人和政府在很多事情上的"双重标准"。有些区别对待的政策对移民十分友好,甚至过分友好。而有些则是歧视性的,影响了两个阵营的关系。作者也指出,两个阵营的主流关系还是良好的。
作者认为,欧洲的移民政策中似乎包含着"羞愧" shame。至于这个"羞愧"具体是什么内容,作者没有详述,只是讲过去几百年的历史。他说,伊斯兰移民与欧洲原居民也许根本就无法融合(integrate),无法同化(assimilate)。作者问,欧洲的伊斯兰人是效忠他们的新国家,还是祖国,还是宗教?
起初,西欧的很多人为移民政策做辩解:很多工作(脏活,苦活)欧洲原居民不愿意做,这才产生移民的长期必要性。可是,作者认为,一旦移民加入欧洲的国籍,有了同样的福利,他们也就成了"欧洲人",也就不愿意干那些"脏活,苦活",很多人宁可长期领取失业救济金。欧洲也就需要进口更多的移民,来承担这些"脏活,苦活"。这就是一种恶性循环。
几十年来,欧洲原居民的出生率下降,人口老化。为了维持原来的福利制度,维持劳动人口与非劳动人口的某一个"负担比例",欧洲需要进口更多的劳动力,而这又带来了更多的配偶和成群的小孩,恶化了劳动力的负担比例,因此又需要进口更多的劳动力。你相信吗:失业率越高,越需要进口劳工!
美国的种族问题也很棘手。但是,美国的移民主要来自拉丁美洲。而南美洲人与基督教主流派之间的宗教和文化差距要比欧洲小得多。
十年前,美国人 Mark Steyn 写过一本类似的书,America Alone: The End of The World As We Know It. (也许可以翻译成,《美国独大:这个世界的终结》)。这本书讲述了欧洲面临的诸多挑战,以及美国的霸主地位的必然加强。美国从次贷危机中爬出来之后,今天的霸主地位确实在加强:它的创新能力和制度优势正在展现。但是那毕竟是十年前的书。
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