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0
听报道
这两年,中国政府对互联网金融和P2P行业的监管方法是:对信息披露,资金存管,资金池,整改,注册,利率和催收管理等,都通过征求意見稿的方式发布规则,让全国人民知道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至今,这些要求虽然都还处在征求意見阶段,正式的监管法令并不存在,但是,少量的优秀互金企业基本上达到了要求,普通的运营商也在努力。而且,对于投资者和借钱人来说,这些征求意见稿也成了他们在众多互联网金融企业中区分好坏的标准。
难道这不正是监管的目的吗?
监管的目的不是要弄谁,而是要减少重大的伤害。毎年都有大量的互金企业歇业,跑路,也有大量的新进入,行业的水平不断提高。这完全是一派健康的图像。
整改,注册和存管等方面标准明确,但是截止日期并不明确。这给了整个行业充分的时间去调整,去达标。这太英明了!
不要以为缺乏监管就是坏事:市场这只无形的手时刻在监管。消费者的眼睛是雪亮的。也不要以为监管就是好事:监管带来的恶果经常大于好处。一个坏的法令,一旦出笼,就容易固化,即使祸国殃民,也很难废除。所以,不要轻易颁布正式法令。凡是能夠通过窗口指导和征求意見来解決的問題,最好不要颁布法令。象互金行业这些新行业千变万化,监管当局适合多等,多忍,尽量用窗口指导。
剑不出鞘。这是银监会和人民银行的高明之处。
这篇文章写于两年前 (2015-12-10)
e租宝出事了。大家马上惊呼:"要加强监管!"。集贸市场上,有人行骗,大家立刻要求,"严打!"。
按照这些人的意思,最后,中国的趋势是,打哈欠也要报省政府审批,成立一百个发改委和两百个银监会也不够用。
大家需要问这样几个问题:
(1)为什么那么多人明知风险,却把大笔钱交给P2P公司,和理财公司。答案是:银行的利率太低。为什么太低?答案是:政策错误。
(2)为什么那么多人(和企业)愿意承受那么高的利率,到黑市,网上和P2P市场借那么多钱?答案是:咱们的银行制度太腐烂,无法顾及弱势群体。
我一直批评政府的很多项监管。但是,我歌颂政府在P2P,互金行业,民间借贷,和财富管理等方面的监管智慧。它可以用一个词来概括:若有若无。
任何监管都有成本,它杀死经济的活力。它直接导致腐败。它并不能避免坏人行骗。
相反地,市场这只无形的手随时在监管。它更加有效。它减少腐败。"跑路"不可怕。"跑路"是优胜劣汰的一种形式。它还是教育大众之必需。
下面是我2015年4月份的文章。
若有若无:中国P2P行业监管的智慧
——张化桥在世界P2P大会上的发言(纽约,LendIt Conference, 2015-4-14)
……长期以来,我对中国政府在整个影子银行领域的监管,意见很大,并且著书批评。不过,我认为,在对P2P和互金行业的监管方面,中国政府的"若有若无"的政策非常英明,值得其他国家的监管部门学习。
P2P其实就是"民间借贷",它包括通过互联网进行的(即,线上的),和线下的,传统的和新派的。在中国,民间借贷从来就是合法的。八十年代,我在中国人民银行工作时,曾经参加过政府部门对民间借贷的讨论,和对非法集资活动的"打击"。现在回头看,与其说当时打击的是民间借贷,不如说打击的是民间借贷中的欺诈活动(比如,庞氏骗局,卷款逃路,等等)。政府对民间借贷(包括它们的利率水平)从来就没有真正规范过。
现在中国真正的P2P公司其实就是民间借贷的服务机构。如果民间借贷行为属于合法行为,那么中介机构的存在和业务也就合法,也就不需要专门持牌(报批),或者监管。他们属于普通工商企业,与职业中介,婚姻中介,和房产中介无异。他们由工商行政管理局监管就足矣。但是,鉴于业务的敏感性,如果在银监会成立专门的机构,监测,研究,和"在确有必要时干预"这个行业,也无不可。
几年来,银监会和人民银行一直高度关注P2P行业,但是,迟迟不出规章或法律(尽管有人呼吁)。这是极端高明的表现。原因是,这个行业太年轻,未来究竟如何,只有上帝知道。任何规章和法律,一旦出炉,不管多么糟糕,很难修改,更难废除。你看,现在几乎每个人都知道,中国的小贷行业监管制度非常糟糕,但是,这个制度会长期存在。
小贷行业的监管究竟有什么问题?
(1)审批制逼着很多人做了不应该做的事(送礼,求情,作弊,等等),
(2)股东结构的限制逼着很多人做了不应该做的事。而且那些限制有违常识,有百害无一利。
(3)杠杆限制。
(4)地域限制。
(5)利率限制。
有人可能说,"你看整个P2P行业都亏钱!"但是,你想想,人家喜欢亏钱,管你何事?!你骂京东骂了那么多年,但是,人家不是挺好吗?亏钱的P2P公司跟亏钱的电商和团购一样,人家就是喜欢为人民服务。何罪之有?
你又说,"他们P2P公司跑路了!"。但是,至少大家知道他们跑路了。这不是比老式的,黑箱作业的民间借贷更光明,更透明吗?难道传统的民间借贷没有跑路的吗?
话题:
0
推荐
财新博客版权声明:财新博客所发布文章及图片之版权属博主本人及/或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博主及/或相关权利人单独授权,任何网站、平面媒体不得予以转载。财新网对相关媒体的网站信息内容转载授权并不包括财新博客的文章及图片。博客文章均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财新网的立场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