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谢大家参加今天为我的小书《一个证券分析师的醒悟》而举办的慈善义卖活动。半年来,这本书卖得相当不错。我已经把中港两地预计的稿费40万人民币分两次提前捐给了湖北省荆门市马良中学。谢谢读者的支持。我要特別謝謝三家企业的赞助:广发证券公司,福建三盛地產,和华南城。
今天,我想利用这个机会跟大家汇报两件事。一是为什么写这本书。二是我在股票投资方面真正的醒悟。
我七十年代到武汉上大学,以及八十年代在澳大利亚读研究生期间,都喜欢给亲友写长长的信。当然,那时候,穷学生是没有钱打长途电话的,也没有计算机。我的手写信有时候洋洋洒洒好几叶纸。我还经常打草稿,再抄写一遍。这在现在的年轻人看来,是不可思议的。
我的小书《一个证券分析师的醒悟》其实就是把读者当作远地的亲友来写的。后面三分之一写的不好,但前半部分我很满意。我确实有话要说。
当了十几年的证券分析师,我究竟有什么样的体会和醒悟,胆敢让读者为我花钱和花时间呢?
醒悟是一个过程。我现在正处于半梦半醒的状态。我把我迄今为止的醒悟做了如下的归纳:
第一,古今中外,做生意而发达的大有人在,而炒股票而发达的只是极少数。而且,在炒股票而发达的这极少数人中,绝大多数是依靠赚取管理费,和利润分成而发达的。也就是说,他们的发达靠的是别人的钱,他们是卖铲子的基金经理和基金公司老板。单单依靠掘金而发达是罕见的。
第二,股民如果想发达,就必须把自己当成生意人,把自己当成真正的股东。这就决定了持股的长期性,和选股方法上要坚持基本面。这是第一个结论的自然延伸。生意人(餐馆老板,百货店主,汽车修理厂的老板,等等)如果没有把企业上市,并不知道他的身价每天的涨跌。他们只管埋头干活,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在很多情况下,一不小心就发达了。他们发达的概率远远高于股民发达的概率。试想,如果他们每天把他们的餐馆或者商店买来卖去,他们能发达吗?除了注意力的分散以外,他们得交多少税啊!他们还得支付多少费用啊!
这十年,中国人在房子上赚钱的不少,但是在股票上赚钱的不多(除了生意人和原始股东以外)。你会说,那是因为房价的直线上升。但是,如果房子也像股票一样,只要打个电话或者按一下计算机键盘就可以成交的话,我们会耐得住寂寞吗?我们频繁的交易只会肥了税务局和经纪人,而房主的最终净回报会大打折扣。上市公司的董事们,因为股票的锁定,或者不好意思卖股票(形象方面的考虑),而被迫发达。这样的例子很多。
第三,股市里到处是专家(有时,敝人竟然也被某些人误以为是专家)。但是,你问问自己,专家们为什么都有那么好的心肠主动把真谛传给你呢?他们为什么不悄悄地自肥呢?
第四,宏观经济的故事一般都挺有趣,而且学术流派很多(创造大量就业机会),但是它们与投资的关系不稳定,不可靠,不中用。
第五,我们应该认真研究问题,研究企业。但是,不要做预测。如果一定要做预测,那就只做长期的,模糊的,和方向性的预测。做预测而犯错误的概率正好是一半。每每听到别人预测年底的,甚至下个季度的股票指数,汇价,铜价,金价,股价,或者物价指数,我就想哈哈大笑。人们真勇敢!(声明:我多年以预测股价为生,屡败屡战,屡战屡败,直到醒悟。)
第六,股市的丛林中到处是陷阱,怎麼提防都不过分。留足空间是关键。我最近还发现了自己给自己设下的"价值陷阱":因为偷懒,我和很多股市的同行者一次又一次受害于夕阳行业的诱惑,或者不思进取的企业的诱惑,亏了钱还慷慨激昂地为那些公司辩护。 (本文不代表作者的雇主。)
0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