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0
听报道
书评:The
Courage To Be Disliked,
作者:Ichiro Kishimi and
Fumutake Koga
作者是两个日本哲学家(心理学家),奥地利著名哲学家阿弗雷德·阿德勒的信徒。阿德勒的中译本《自卑与超越》在中国很有影响。这两个日本信徒用英语写的这本书采用了对话形式,易读。但是在我的眼里,行文有时有过度雕琢之痕迹。
书的中心思想是讲如何处理人际关系,卸下包袱,活得轻松。此书在日本竟然卖几百万本!可见日本人认为自己活得太不轻松。在东方世界,大家朝个人主义比较盛行的西方世界靠近一点,对于幸福也许有好处。
与另一派哲学家弗洛尹德所不同的是,阿德勒认为,人的行为不是因为过去的遭遇:比如家庭悲剧,受到过性侵害等等。某人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几年不肯出门,不是因为他过去的遭遇,而是因为他不想出门。为此他创造了一种焦虑,他需要这种焦虑作为借口。他也许有偏头痛或者肠胃不舒服,但这都是他主动创造出来的问题,因为他的目标是不想出门。
弗洛伊德的释梦或挖掘家史都被阿德勒所否定。阿德勒认为,过去的遭遇是一回事,但是更重要的是怎么看待这些遭遇。小孩创造病痛,以吸引父母的注意。成人制造愤怒,以便在吵架时占上风。少女跟心仪的少男说话时脸红,不敢启齿表示爱情,只是因为害怕被拒绝。她首先决定不主动表白,然后就制造了脸红和心跳,所以她实际上需要脸红和心跳来做借口。人不开心,是她或者他首先决定了(选择了)不开心,然后制造了诸多症状。
实际上,人是可以变的,但是,他是否变,怎样变,则取决于他自己。有人说,我要是有MBA就好了。或者,我要是有空写小说就好了。可是,他为获取MBA做过任何努力吗?没有,也不会的。因为他只不过是为自己没有做成某件事情找借口罢了。这就像那个少女一样,她永远可以躲在这样一个借口的背后:我与他无缘,因为我胆怯。
如果你相信弗洛弗德关于”过去的遭遇決定今天”的理论,那就会入虚无主义(nihilism) 和悲观主义
(pessimism),既然未来已经被注定了。
阿德勒強调,每个人都或多或少有些自卑心理。这也许只是想改善自己的一个本能。吹牛大王其实也是自卑者。他寻求认同。人生不是战场,不要每天想着竞争和攀比。你如果这样想,你的日子就太艰难了!你主动把别人当作朋友,或同志,而又知道界限,你就有了朋友。朋友并非越多越好。没有朋友也是完全可以的。并非每个人都需要朋友。
一个小伙子毎天出门前要站在镜子面前精心梳理头发。他的祖母一句话让他如梦方醒:“只有你自己才在意你的头发”!
阿德勒说,承认错误不等于认输;别人发怒和亏待你,那是别人的事情。只要你不让自己卷进去,你就可以超然。
作者认为,压抑和焦虑经常源于对他人认同的渴望。它无形中把他人置于了自己之上。你一定要把自己的任务(life
tasks) 跟别人的任务分开。你做你的事,别人是否认同不属于你的任务。
此书的作者认为,“老天爷看着你,积点德吧”与“哪里有什么老天爷。你爱干什么坏事都行”这种虚无主义是一个硬币的两面。不管老天爷是否存在,生活还是要照常过。正是为了克服虚无主义,才需要抛弃对认同的追求。
作者说,父母与小孩必须有距离。逼迫小孩做功课往往是父母自私的体现:虛名,控制欲,让小孩去实现自己未能实现的梦想,等等。父母的高压伤害了友好关系,导致反叛和心理疾病。子女的生活目标不是为了满足父母的期望。
书的内容非常多,值得细读。
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