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如果中国的水价马上涨五倍,会怎样?多数人会回答,“那会严重伤害老百姓的!”有人甚至会说,“那会出现社会动乱!”,当然,很多没有教养的人和文革的“遗老遗少”们还会骂粗话。文革还教会了他们专门挖掘作者的动机,出身,和三代历史,而忘记事物的本质。显然,我写本文不是为了交朋友。

      水价会不会涨五倍? 我看“一切皆有可能”。十年前,甚至五、六年前,谁也没有料到中国的地价和房价会是今天这么高。谁也没有料到煤价,油价,铜价,和金价会是今天的样子。中国人喜欢唠叨,“我们的政府肯定会进行调控的……所以,政府不会允许它们一直上涨。”好像我们的政府是万能的。在谈到铁矿石的价格时,中国人喜欢说,“中国作为最大的买家一定会有话语权。”好像全世界都要取悦中国。当然,那些都已经被证明是可笑的无知。

      关于电、水、粮食的价格,和资金的价格(利率和汇率),我们中国人喜欢死撑,尽管效果越来越差,节节败退,而且代价也越来越沉重。我们有一套老掉牙的,越来越难以自圆其说的借口:无非是“国计民生,市场秩序,支持经济,保护弱势群体,不能让投机倒把得逞”之类。

      我的湖北老家在汉江边上,两大支流把我的村庄夹在中间。我的童年和少年是跟游泳、捕鱼和划船连在一起的。可惜,那是六十年代和七十年代。多年的人口膨胀和免费用水,终于消灭了这两条支流。连汉江也会消逝了。现在,每每听到“水利建设,南水北调,抗旱,治水”这几个词我就非常压抑,甚至失眠。

      今天,我们花很多钱买LV的手袋(自己用,或者送给局长夫人),或者买长期空置的住房,却不肯花钱挽留青山绿水。没错,中国的老百姓确实很穷。但是,河流的消逝会让他们更穷; 他们会被迫付出惨痛的代价。长期以来,我们用假慈悲和居高临下代替了严肃的经济政策。这已经不能再继续了。

      不管中国实行怎样的水价政策,其结果都是一样的:在未来二十年,水价必然会上升几十倍。这不会因为政府的调控而改变,也不会因为我们大家不高兴而改变。中国人要么尽快、主动地把水价提高五倍或者十倍,要么若干年后被迫这样做。主动做比较好,因为我们可以争取到缓冲余地,会保留青山绿水。相反,等到山穷水尽的时候,缺水会成为饥荒,疾病,瘟疫,和动乱的源头。到那个时候,不管多高的水价,我们也要被迫承受。那就是,敬酒不吃吃罚酒。从这个角度看,讨论水价该不该上升十倍或者几十倍,其实没有多大意义。它会的。它会上升五倍甚至十倍的。仅有的区别是主动和被动,早十年还是晚十年。

      六,七年前,每桶石油的价格只有20多美元。当石油价格开始涨的时候,很多人疾呼:“不得了啦!天要塌了!如果油价超过60美元,世界经济会崩溃的!”后来,随着油价超过60美元,80美元,120美元,这些人的嗓门儿越来越大。但是现在,大家习惯了:140美元也到过,其实也没有什么了不起。也许250美元也没什么了不起。关于房价,汇价,利率,水价,和铁矿石的价格,道理也都一样。我们不要大惊小怪。

      利率控制的结果是有特权从银行获得贷款的企业和人们享受巨大的补贴,牺牲存款人的利益。同时,低利率所创造出来的过大的资金需求会导致资金短缺,迫使那些没有特权的企业和人们从银行以外寻找资金,付出更高的利息(比如典当行和高利贷),或者望梅止渴。

      压低价格必然刺激需求,鼓励消费和浪费,导致短缺。时间长了,政府觉得骑虎难下,因为利益集团会反对改变现状,加上公众的愚昧和官员的得过且过(谁也不想做恶人),改革成了不可能的事情。

作为自私自利的股民,我最关心的问题是,如果水价上涨五倍或者更多,会对经济和股市有何影响。

      首先,医疗和医药行业会因为水价大涨而萎缩。这是大好事。为什么?中国人因为水污染,以及与此相关的空气污染而导致的各种疾病太多了,太严重了。在街上走走,你就会听到国人的咳嗽和随地吐痰的比例为世界冠军。而水价大涨,全民节水所带来的青山绿水会大大改善全民健康状况。

      其次,水价大涨对于居民消费没有什么影响。水占家庭消费的比重太小,涨了十倍也会不大。相对于食品,衣服,住房,教育,电话的支出还是太小。节约水的空间也很大。
第三,耗水大户(钢厂,化工厂,桑拿房,等等)会需要多付很多钱,但这是应该的。早就应该如此。而且,部分的支出增加会得以向下游转嫁,部分会通过节约来解决。大家也会被迫发明新工艺,和新产品。毕竟,人是需要有压力的。

      第四,污水处理行业(从设计,设备制造到运营)会大获其利。到目前为止,这个行业一直靠财政补贴,萎靡不振。它们该赚钱了。
第五,海水淡化遇到的最大障碍是水价太低。如果大幅提高水价,海水淡化会前景广阔。
      本人也就相关话题写过另外一篇文章,“年年抗旱, 越抗越旱”。读者可以参考。(注:本文不代表作者的雇主。)

 

话题:



0

推荐

张化桥

张化桥

1392篇文章 2年前更新

香港慢牛投资公司董事长。瑞士银行11年 (研究主管/投行副主管)。86-89年任职人行总行。五年(2001-05)"机构投资者"杂志评选的中国分析师第一名。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