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书评:
 
(1) Due Diligence by David Roodman, 2012,
 
(2) Confessions of A Microfinance Heretic by Hugh Sinclair 2012.
 
斯坦福大学的 Ronald McKinnon 麦金农教授的成名之作是1973年的书,Money and capital in economic development。他的一个观点是,穷国之所以穷,是因为金融压制(financial repression), 包括政府压低储蓄利率,伤害储蓄万众,资金流向政府和国企、限制进口等。症状包括货币供应量/GDP的比例低,银行渗透率低,大量的人群未被银行覆盖,等。
 
但是,如何走出困局?他说唯有金融深化(Financial deepening),即提高金融业的广度、深度,银行要到每村每乡,扶持小微金融等等。
 
我从1979年上大学,到进入央行,再到澳大利亚学习发展经济学,都把他的书当圣经。虽然他在中国的信徒无数,但是中国今天的金融压制完全没有改善。奇怪的是,金融深化又走过了头。包商银行的研究显示,在内蒙古的几乎每个乡、镇都有了几个持牌金融机构,加上邮储银行、小贷公司、P2P、余额宝、微信支付等。在中国,货币供应量/GDP之比已经远远超过欧美绝大多数国家;居民和企业的负债水平也奇高;居民借贷消费的热度不亚于欧美。
 
简言之,标准的金融压抑和“过度的”金融深化在中国已经并存,而且很可能长期并存。怎么回事?
 
深切地感受着中国互联网金融行业的痛苦,我认真读了两本2012年出版的关于普惠金融的好书。
 
作者Roodman 是研究人员,而Sinclair是实际操作者。他们的结论有相似之处。
 
我大致归纳如下:
 
(1)世界范围内的普惠金融(包括尤努斯的格莱珉银行)都是以支持微型企业家(穷人)为口号的。但事实上,绝大多数借钱人都把钱用在了消费上。钱在一个口袋里,怎么分得开呢?而且,穷人的生活坎坷多,动不动就遇到了困难,怎么能保证买米的钱不打酱油呢?
 
(2)并非每个穷人都会经商、愿意经商、经商能成功。微型企业大量重复、同质化竞争,很快就把那一丁点可怜的商机变成了红海。
 
(3)任何企业都有边际效益递减的问题。微型企业无技术、规模不经济、承受不了任何风险,因此死亡率奇高。
 
(4)在绝大多数情况下,穷人用那么高的利息(比如年化20%以上)借来的钱满足消费欲望,是不是在贫困的陷阱中越陷越深呢?最终的结局是大面积违约,既伤害了借钱人,也伤害了放贷者。印度的千农自杀,尼加拉瓜的负债累累的万民起义都是明证。
 
(5)穷人不被银行所覆盖,必有经济原因。那些抱着浪漫和民主情怀的普惠金融人士想填补这个空缺,但很快就发现了什么叫基本面。
 
(6)储蓄是脱贫的必要条件,虽非充分条件。克制消费欲望和消费性借贷是国家繁荣和家庭繁荣之必需。
 
(7)绝大多数人的命运是打工,而不是蚂蚁般的重复性创业。大工业化是社会脱贫之路。
 
话题:



0

推荐

张化桥

张化桥

1392篇文章 2年前更新

香港慢牛投资公司董事长。瑞士银行11年 (研究主管/投行副主管)。86-89年任职人行总行。五年(2001-05)"机构投资者"杂志评选的中国分析师第一名。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