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现在的24%和36%是合适的。

下调2-3个百分点也可以。

“风险定价”骗了我很久。

利率上限亚克西!亚克西!

摘自将于11月出版的新书《一个次贷工作者的醒悟》。

直到一年前,我也反对利率上限:这不是明摆着违背市场经济的原则吗?

这不是剥夺次贷群体的人权、信贷权吗?

这不是危害普惠金融机构和一大批非银金融机构的生存权吗?

这不是违背风险定价的基本原则吗?

是的。但也不是。

什么叫风险定价?低风险的借款人享用便宜的钱,高风险的借款人支付高利率。

“风险定价”听起来似乎有道理。它确实被当作金融业的最高真理,在信贷、债券、投资等领域的运用十分广泛。可是,它真的正确吗?有用吗?高利率会把本来就危险的客户往火坑里推。它把借贷关系变成了赤裸裸的互相伤害。

如果有质押品、抵押品,那么,能够有效执行吗?质押品、抵押品够覆盖信贷损失吗?如果是纯信用贷款,那么高利率会不会很快导致违约?

我认为,信贷资金只应该有一个固定的价格,一个固定的利率。而信贷机构只需要做一个决定:贷,还是不贷。

利率上限的祸与福

在非银行金融系统,共债、负债累累、欠缺抓手是三大肿瘤。

2017年下半年,央行和银监会强调了最高人民法院几年前的一个解释:放款利率不准超过36%。对于整个次贷行业,这个规定似乎是致命的。但事后看,它起了非常正面的作用。

客户质量略好一些的消费信贷企业(银行信用卡、消费金融、房抵贷公司)本来就不愿意把放款利率推到24%以上(即使法规允许)。当经济衰落或者次贷行业被迫收缩时,欠款人会出现大面积违约,他们也就会寻找新的资金,欺诈银行。而且它们的客户与P2P 平台的借款人本来就有大量重迭。当这群人无法从昂贵的平台借款时,他们在便宜的平台上也立刻丧失了归还能力。

退潮时,次贷行业的崩溃是必然的,不管有无监管,不管有无“三降”,不管有无利率上限。持续的、极高的利率必然会拖垮借款人,并且导致负向选择 adverse selection。也就是说,愿意付极高利率的人必然十分困难,或者根本没有还款意愿。

英国的P2P企业Wonga本身不受利率上限的管制。它的有些小额贷款产品的最高利率可以高达年化4000%。它的业务范围在英国、波兰、以色列和荷兰。但是2017年,坏帐打垮了它在各国的业务,它最终只能清盘。在这种极端的情况下,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借贷双方的关系是完完全全的互相伤害。

在一个对信贷膨胀习以为常的社会,信贷需求会蒙蔽我们的双眼:“啊!还有那么多未获满足的需求!”

让我告诉你,“啊!那都是拆东墙,补西墙!”

这些需求大都是不应该满足的需求。你满足了它,就伤害了背后的借钱人,最终也伤害了你。《圣经》上说,残酷的爱才是真正的爱。Tough love is real love。

吸烟、喝酒是成人的自由。但是,各国政府都逼着卷烟厂在烟盒上印上“吸烟有害健康”。其实,次贷也有害健康。享用者需要极大的克制。而利率上限就把这个责任推给了信贷机构,堵住了“高利率覆盖高风险”的胡说:你如果没有金刚钻,就别揽瓷器活儿。

利率上限会导致阴阳合同、弄虚作假,但是如果大多数信贷机构执行利率上限,我们的次贷危机就会得到收拾。

我认为,利率上限不是越低越好。现在的24%和36%是合适的。下调2-3个百分点也可以。不过,聪明的监管部门不应该管到小数点后面三位数。要留点空间,让信贷机构有回旋余地。万一通胀率上升,市场的名义贷款利率也会上升。逼着太多人违规,你就不算聪明了。

我们的政治、文化、法制不利于信贷的扩散。在摇摇晃晃的地基上,最好不要建金融大厦。利率上限会倒逼着信贷机构自我约束。

http://t.cn/A6ygVxqE
话题:



0

推荐

张化桥

张化桥

1392篇文章 2年前更新

香港慢牛投资公司董事长。瑞士银行11年 (研究主管/投行副主管)。86-89年任职人行总行。五年(2001-05)"机构投资者"杂志评选的中国分析师第一名。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