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央行派我去北京语言学院参加了英语强化训练。结业时,外交部某副处长来跟学员们讲出国留学的注意事项。多数内容我都忘了,不过,我记住了两条。一是西方国家有物质文明,中国有精神文明。二是中国人在国外要不卑不亢。
到了澳洲的第一个星期,国立大学安排我和同行的王志刚(化名)去诊所打疫苗。他先一步进去。护士把帘子一拉,说,“脱衣服吧”,就离开了。等她回来时,王志刚一丝不挂,站着。护士大惊:“你这是干什么”?
他很狼狈地跟我说,“我怕她以为我们中国人没见过世面,不敢脱。我们不卑不亢嘛。可是我今天真的出了洋相。”
起初几年,我们还出过很多其它的洋相。我不讲了。1990年,我还在读书时,申请了联邦政府劳动部(DEET) 的一个经济师工作。虽然我各方面的条件都很差,包括语言和对澳洲经济的理解,而且我当时还持着中国公务护照,不够资格申请澳洲公务员的职位。但负责招聘的处长Assistant Secretary 正好是公务员工会的主席。我不认识他,但他专门帮我去跑各种程序、批准,一定要招聘我。我干了半年。后来,我在不熟悉录用要求的情况下,又申请了堪培拉大学的一个终身教职,又获得校方录用,而且还破了一些规定(比如,只有公民和永久居民才能申请)。
那个时候,虽然在澳洲的中国留学生已经很多。但是大家经常受到各方(包括教会)的照顾。我们的津贴总额甚至超过当地大学毕业生的年薪。当然,我们也遇到过一些不友善的当地人。
三十年后的今天,中国的经济成长了很多,但是我们还是一个十分落后的国家,人均收入只是澳洲的1/5和美国的1/6。但是我们的闹哄哄和牛哄哄已经出了名,让外界很反感。今天,我们的留学生还能再获得十分友善的待遇吗?去年,英国一所大学约我来访问、游学。我一直往后推了三次。前天我终于来了。坦白说,我对出国产生了一点畏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