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评:Money Games,
作者:单伟建。
1997年,金融危机在韩、泰和印尼爆发。原因是共同的。(1)政治腐败。(2)央行长期印钞票刺激经济,导致了持续的通胀。而政府操纵的固定汇率与现实脱节。汇率高估鼓励了企业借外债。而本国的有钱人大搞“海外资产配置”。(3)第三个问题是企业负债率太高。美国企业平均的资本负债率在70%左右,而韩国高达300%,其中最大的30家财阀的平均杠杆率高达500%。金融危机爆发时,它们不堪一击。到2018年底,韩国最大的30家财阀中,有14家破产了。
为了让韩国偿还外债,IMF 为韩国提供了一个580亿美元的救助。但是有很多条件,其中之一就是韩国必须把两家已经被政府接管的银行(首尔银行,韩国第一银行)中的其中至少一家卖给外国投资者。
此书讲述作者带领团队和若干中介机构跟韩国银监会谈判,以及后来帮第一银行打翻身仗,五年后卖给渣打银行的全过程。
新桥资本与银监会只花了三个多月的时间就达成了意向。但是由于竞争者的加入、谈判人员的更换、政治气氛的变化、经济的复苏,以及民族情绪的作梗,双方又花了一年多才完成交易。最终的交易是新桥资本控制第一银行51%的股权,和100%的管理权。政府保留49%的股权,加上5%的认股权证。
董事会很快就发现新的CEO和首席信贷官越权增加了对 Hynix 半导体公司的信贷额度。韩国人有一个下级无条件服从上级的文化习惯。Malcom Gladwell 在Outlier 这本书里讲过一个故事,1997年大韩航空公司的飞机撞在关岛的山上。副驾驶员明知有问题,也不指出。由此我想到,我国企在过去20年做海外并购时,只要上级领导想干,或者定了调子,一众中、高层官员绝不表示异议,导致海外并购几乎全军覆没,特别是在大宗商品和能源行业。
2003年,韩国爆发了信用卡行业危机。而前几年,第一银行正好在大力发展消费信贷和住房按揭业务。在信用卡业务中,第一银行曾经批发贷款给信用卡公司,比如LG Card。当每个成人都有三到五张信用卡的时候,第一银行就很快降低了风险敞口。在危机爆发的时候,它给信用卡公司的贷款竟然是零。但这不只是运气好。它还躲过了SK 集团的灾难,等。董事会坚持,宁可失去客户,也不要冒险。
此书描述了万千细节。比如,跟韩国银监会谈判的建议书,反建议书,修改,再修改、银行管理的各个领域以及五年后汇丰银行和渣打银行的并购争夺战。
这本书穿插了不少关于历史、社会和家庭的内容。作者没有以文学为生,是文学界的一大损失。书中有很多巧妙的比喻。韩国银监会的代表说话不算数,像泥鳅一样抓不住。让他们确认一件事情,就像把水钉在墙上一样难,nailing water to the wall。又比如,银监会一度坚持,在银行被卖掉了之后,自己派人来管理。这就像汽车经销商把汽车卖给你之后,坚持自己来开。作为一个骄傲的民族,韩国人被迫“贱卖”国宝,所产生的民族情绪跃然于纸上。书中也详细描述了跟工会、存款保险公司、财政部、议员、青瓦台和海内外媒体的较量。
作为一个贪婪的读者,我有两个抱怨。第一,作者没有讲韩国的银行业整顿之后为什么没有出现信贷失控。而中国1999-2000年对银行业进行了整顿之后(四大AMC),信贷失控,通胀肆虐(特别是资产价格膨胀)。有学者曾经分析过这个反差(链接在后面),但我还是不明白。
我的第二个抱怨就是,作者说他几乎每天早上跑步。这给我带来了一定的心理负担。
此书写得非常紧凑,一环扣一环,不断冒出你想不到的问题,有侦探小说的味道。我今天早上五点多钟就起来读,因为昨天有一件事,我想知道结果:渣打银行收购韩国第一银行,手上现金不够,需要做一个新股发行。可是在几天之內,做一个20亿美元的新股发行,为了确保万无一失,就需要它的投资银行(这次是我的老东家,瑞士银行)做一个硬包销。我关心的是瑞士银行怎样为渣打银行做了一个硬包销。我在瑞士银行工作多年,知道它非常抗拒硬报销。
新桥和韩国政府投资了9亿美金,五年以后卖了33亿美金。主要有三个原因:韩国经济复苏;韩元升值;管理大为改善。
http://t.cn/A6bd1FgH
0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