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广州慢牛投资俱乐部的发言,
昨天,香港《信报》的专栏作家毕老林发表了一篇高水平的文章。我要跟大家分享。我读这篇文章时,耳边回旋着崔健的歌声:"不是我不明白,这世界变得快。喔...
"
文中,毕老林讲了这几年世界资本市场的一个反常现象,债券投资者把息率抛到了一边,只管追逐债券价格的升值,而股民却把股价抛到了一边,只管追逐现金分红。结果呢?
在欧美和香港, 现在股票的分红息率已经跟银行存款的利率和国债回报率相若, 甚至略高。
过去三四十年,投资者买入债券,都是为了固定收益(fixed
income)和由此产生的投资回报(yield),很少有人持有债券是为了博取资本升值(capital
appreciation)。过去,如果某人跟你说,他在息率1.5%的水平上买入了美国十年期国债,你也许会说:你疯了吗?
即使今天,购买回报率只有1.5%的十年期美国国债,也显得很愚蠢。可是,有谁会料到,一年前购买30年期美国国债的人竟然在12个月内赚了22%的回报率!虽然一年前这种长期国债的息率只有3.7%,但是12个月后,这些"傻瓜"投资者竟然大赚其钱,利息加债券增值高达22%,当然绝大部分回报率来自债券价格的上升。
短炒国债赚价格上升,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但投资者对这种转变未必能一下子适应过来。所以,我们需要与时俱进。同样,全球股票投资者也在改变长期以来重价不重息的习惯,结果高息股受到愈来愈多的追捧。
张化桥评论:
1977年5月,巴菲特在《财富》杂志发表了一篇超长的文章,指出, 股票也是债券,只是比债券更危险,更波动,更不确定。看来他真有点道理。
读完《信报》的文章,我很害怕。我想,国内股民可千万不能染上外国股民目前的小资毛病。如果我的同胞们都象欧美和香港的股民们一样,要求股票的分红息率略高于银行存款的利率和国债回报率,那不乱套了吗?我简直不敢往下想!如果A股的息率要达到3-4%,那就意味着很多公司会因为现金分红(失血过多)而导致资金链断裂。或者它们可以维持现有的,超低的分红水平,但眼睁睁地看着股价再跌一半。那我们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股市还有什么特色呢?
我们坚决不能崇洋媚外!打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