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2020年09月24日 18:12

掏空企业,中国人不输美国人

做企业一定要做大。一定要借银行的钱做大。只要有了块头,就可以绑架政府、绑架银行、绑架社会。要高额分红(最好分到海外去)。没有利润,做出利润也要分红。做利润真的很难吗?通过高额派息,还可以拉高股价,你就可以减持,赚资本市场的钱。

派高息、发巨额奖金、搞转移支付(比如通过分拆、搞资本支出、让有限合伙人收取管理费和孵化联营企业等)。把公司掏空之后,交给政府、银行和社会。但是,政治口号一定要响亮,比如,服务社会、创造就业,听领导的话之类的。

阅读全文>>
2020年09月21日 22:56

经济学的惭愧与无奈

书评:The other half of macroeconomics and the fate of globalisation。作者:Richard Koo.

二十年前,野村证券的辜朝明创造了“资产负债表衰退”一词,并用它来解释为什么在利率极低时,日本人和企业不借、不投资,因为他们忙于修复自己的资产负债表,不断减债,而且投资机会也很有限。现在他把这个概念用来解释欧美经济,为什么银行越撇帐,坏帐率反而越高,经济越萧条,关键是投资机会太有限,大家在瘦身。

他还讲,发达...

阅读全文>>
2020年09月16日 22:00

银行业产能过剩,谁为银行挡枪?

几十年来,欧美银行一直苦于信贷的产能过剩。为了放缓利润率的下滑速度,只好慢慢进入次贷行业:低收入人群的住宅信贷和消费信贷。它们付出了惨痛的代价。但是,它们只是断臂而已,而大量的非银金融机构付出的代价更大:它们一批一批地丧生了。美国著名的例子包括New Century, Washington Mutual, 贝尔斯登、雷曼等。

中国的方案是“灭族”,即,用毁掉一个个非银金融行业的办法来保护银行业。你看二十多年前的信托投资公司行业...

阅读全文>>
2020年09月15日 01:21

金融产能过剩要引起高度警惕!

今天,瑞士一个网站报道,我的老东家瑞士银行正在跟瑞士信贷银行谈合并。其实早就该合并了!过去二十多年,由于产能过剩太严重,欧美银行的合并非常多。我工作过的几个外资银行都已经不见了。首先是瑞士银行公司SBC与英国的华宝银行Warburg合并,然后与瑞士联合银行UBS合并。又与美国Pain Webber 和Brinson合并。我工作过两次的法国东方汇理银行和里昂银行也不见了。我工作过的汇丰银行也快不见了。

我的一个香港朋友曾经被三个...

阅读全文>>
2020年09月14日 13:42

Netflix有企业文化吗?企业文化有用吗?

睡午觉、走戈壁、爬喜马拉雅、打坐、GE每年裁掉末位10%,Netflix 的无规则的内部放羊式管理规划都叫企业文化吗?成功的企业随便乱编一个故事,也叫企业文化?外人胡分析,就像盲人摸象,如果你摸到象旁边的一根树呢?

经济学家杂志长文,分析Netflix 的三大挑战,包括150美元的债务。

Can Reed Hastings preserve Netflix’s culture of innovation as it grows?

The streaming giant’s curious management style faces challe...

阅读全文>>
2020年09月10日 18:39

苏联人为什么傻

过去的苏联(和今天的俄罗斯)有很多欺骗宣传,让人民不知己、不知彼,因此跟外国人打交道时,他们显得笨、蠢、无知。英文新书 Pravda Ha Ha: Truth, lies and the end of Europe, 作者:Rory Maclean 就有很多例子。另外,苏联还在统治爱沙尼亚时,曾经想树一个英雄人物。小学课本里有他的故事。可是,学生回家以后,家长就告诉孩子,“他其实是个流氓、贪官”。另一本英文书 Nothing is True and Everything is Possible,作者:...

阅读全文>>
2020年09月07日 16:20

中国人为什么不写书?

在伦敦的书店,我刚买了这本英文新书,Pravda, Ha Ha 可以译为《真理。哈哈》。它描述普京执政时期的俄罗斯社会。我读了三分之一,很有趣。

我肯定,在俄罗斯生活的中国人一定多于那里的英国人、美国人。可是,为什么讲英语的人(主要是记者)写了几十本这样的书,而中国人一本也没有呢?

同样,英、美记者写了上十本关于伊朗、埃及、波兰的书,中国人基本上没有。当然,中译本可以填空,但是,视角怎能替代?难道我们国家是文化沙漠吗?什么叫软实力?

阅读全文>>
2020年09月05日 23:32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不看股票估值?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不看股票估值?

虽然我无能力预测未来,但是解释历史是我的核心竞争力。现在,全球范围内,大家忽略估值的一个原因也许是利率太低。虽然各种投资标的之间互为参照系,但是现金(和存款)是所有投资标的的终极参照系。当利率低到一定的程度(甚至为负)的时候,所有的投资都显得更不错。而且,高增长速度的公司更值钱,因为未来假想的很大、很大的现金流折合成今天的净现值(NPV)越大。

所以,如果你喜欢特斯拉,或者亚马逊,你可以预测超高的未来现金流,折合到今天的NPV,都是天文数字。3万亿美元与9万亿美元的差距,真的很大吗?关键是要玩得开心。

阅读全文>>
2020年09月05日 21:33

印度的GDP在2014年就超过了英国

印度的GDP在2014年就超过了英国。 而且用购买力平价(PPP, purchasing power parity)来说, 印度的 GDP 在1998年就超过了英国。可是,印度人民并没有庆祝这个里程碑的事件,报刊也不提此事。

为什么?因为吃饭型的 GDP 没有任何意义。用PPP计算的 GDP 更是穷人的自慰。在一个自足自给的王国,PPP很高,但是有什么意义呢?经得起国际竞争和外敌入侵吗?用PPP能进口石油、买巴西的大豆和苹果的手机吗?能买机票去越南旅游吗?

如果制度落后、人口极度过剩、没有拳头科技、没有外交势力、没有军事实力,我们究竟是2038年,还是2138年赶上美国,究竟有什么意义呢?拿着公款,拿着穷困老百姓的血汗钱做研究,最好研究点实在的东西,不能为了满足某些人的虚荣。

阅读全文>>
2020年09月03日 15:45

破产?豁免?大赦天下?

消费信贷和中小企业融资的违约已经铺天盖地。让那些亳无希望的人们破产,或者豁免他们、解放他们,已经刻不容缓。

承认吧:我们犯了一个集体性的世纪大错。没有象样的基础设施,信贷行业的高楼大厦已经建成,让人提心吊胆。信贷早已过剩。

大多数中小企业不配获得任何外部融资,因为它们破产的概率太高。而相当多的消费者也不配获得任何贷款,即使负利率也还不起。

那15.4%的利率上限并不是坏事。我们可以做得更多、更好。

...

阅读全文>>
2020年08月31日 19:38

钱多了,烧包。

印度Tata集团在欧洲的全盘失败,让我想起巴菲特的一句话:如果公司帐上有现金,战略发展部的人一定会想出办法来,把它花掉。英文的俏皮话:钱会把口袋烧个洞 Money will burn a hole in your pocket.

阅读全文>>
2020年08月31日 14:22

印度Tata集团在欧洲的失败

今天英国 FT 长文,分析Tata在过去二十年收购欧洲企业(以英国为主)的全盘失败:Tetley Tea 茶叶、大宇汽车欧洲、美洲虎、路虎、Corus钢铁等等,耗资大、负债多、并且一直亏损。最要命的是:前景暗淡。

Tata有150年历史。它的轻资产业务(如 IT服务公司Tata Consulting)是摇钱树,国内商业、食品业也很兴旺,可是,他们(我们)都有对欧美的那一点点额外的向往,而这点向往经常成为致命的错误。

我国某国有企业领导曾私下对我说...


阅读全文>>
2020年08月31日 04:59

中国宣布外债重组。

中国宣布已经就20个穷国提出的债务重组方案达成协议。但是,中国究竟借了多少钱给第三世界国家,还是个谜。今天,英国金融时报报道。

China strikes debt deals with poor nations under G20 scheme.

Half of requests to defer payments have been agreed — but key Angolan test awaits.

China says it has struck agreements with half of the 20 low-income nations that have requested debt restructurings as part of...


阅读全文>>
2020年08月30日 13:26

了解别人,并从别人那里了解自己。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中国这些年与欧、美打交道的艰苦,以及香港发生的事情,又一次证明,我们不了解别人,甚至也不了解自己。

我是谁?我们是谁?这不应该关着门来回答。任何事情都是相对的,任何事情都是多维的。即使我们想了解自己,也必须通过了解别人来实现。

中国是一个有14亿合伙人的合伙制企业。虽然股份有大有小,影响力有重有轻,但是,每个合伙人的思考和行为都对结局有影响。

你的健康关系到我,反之亦然。你的知识...

阅读全文>>
2020年08月30日 00:59

亚洲的经济奇迹不见了!

1993/94年,两篇学术论文席卷了经济学界,连媒体和政府都热烈地讨论了好几年。一篇是Paul Krugman 1994年在外交杂志 Foreign Affairs 的长文, The myth of Asia’s miracle, “亚洲奇迹是虚幻的”。另一篇是1993年Alwyn Young 的”对东亚各国经济发展的不同观点”,Lessons from the East Asian Nics: A Contrarian View, NBER Working Paper No. w4482。那一拨讨论也把所谓的“亚洲价值观” Asian values 鞭打了一阵。

他俩的观...


阅读全文>>
2020年08月29日 00:10

张化桥:不卑不亢的中国人

1988年,央行派我去北京语言学院参加了英语强化训练。结业时,外交部某副处长来跟学员们讲出国留学的注意事项。多数内容我都忘了,不过,我记住了两条。一是西方国家有物质文明,中国有精神文明。二是中国人在国外要不卑不亢。

到了澳洲的第一个星期,国立大学安排我和同行的王志刚(化名)去诊所打疫苗。他先一步进去。护士把帘子一拉,说,“脱衣服吧”,就离开了。等她回来时,王志刚一丝不挂,站着。护士大惊:“你这是干什...


阅读全文>>
2020年08月28日 03:19

世界”比特币女皇”人间蒸发

男友是联邦调查局的内线。

比特币投资公司 OneCoin 收割中国人和其它国民40多亿美元。某日,40岁的女创始人,保加利亚的Rula Ignatova 怀疑男友不忠,于是派人刺探,结果发现他原来正在为FBI 做内线。她数周后失踪,引发一长串奇案。华尔街日报报道。节选如下。

OneCoin took in Billions. Then Its Leader Vanished.

Federal prosecutors allege Ruja Ignatova, known as the Cryptoqueen, sold the promise of riches—but wa...


阅读全文>>
2020年08月26日 12:54

印度尼西亚的鸦片战争

从香港去伦敦的飞机上,我读了这本书,有关印尼在1997-98年亚洲金融危机中的惨状。Resurgent Indonesia, by Vasuki Shastry。这本英文书跟我竟然是在越南河内的书店里巧遇。

那是一场新的鸦片战争。印尼、泰国、韩国和菲律宾被狠狠地收割了一次。当然,根源是这些国家的腐败政治和固定汇率(和相对的固定汇率)。这些国家的货币长期高估,本国货币在国内的购买力下降之后的压力无法随时得到释放,最终必有火山爆发。跟中国这几十...


阅读全文>>
2020年08月24日 22:29

世界上增长最快的保险公司..

2014年成立于澳洲。本来是旅行社。发现了一个痛点:出国旅游的客户经常无法买到保险。于是改成保险公司,获得了60个国家的保险公司牌照(注:在宇宙內的别国获取保险公司牌照,不象中国这样难)。团队极小。以IT开路,与各国当地保险公司合作。去年获得1千万美元融资。近期准备融7千万美元。用于到更多国家的扩张。2018年销售收入0.9亿澳元。

它的主要客户是互联网旅游公司OTA, 比如Booking.com. 商业模式有点象B2B2C.

英国金融...

阅读全文>>
2020年08月24日 14:58

中国人到海外做广告的5忌。

(1)不要因为经费花不出去而做广告。

(2)不要为了出洋相而做广告。

(3)不要为了装阔而做广告。

(4)不要以为留过学或者在海外工作过的人就会设计外文广告。

(5)不要为了巴结国内的领导,而做外文广告。

中外企业做广告的区别。

几个朋友问我,既然我讽刺珠海、成都、中国邮储银行、中国农业银行的英语广告,它们究竟有什么缺陷?

我集中回答:

(1)中文的八股文根本没有办法翻译成英文。

(2)中文里的“做大做强”、“市值管理”、三个关键点、五个中心等,在英语里只能让人取笑。

(3)广告要有优美感。这跟书记讲话有区别。

(4)英语广告(或者德语广告)需要创造,而不是翻译。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