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2019年12月31日 16:41

股市的预测,一文不值!

今天的纽约时报标题如是说。你可别说这是我的观点。我也当过分析师,不过2006年我就投降了,并写了一本书,《一个证券分析师的醒悟》,解释为什么。书写得诚实。

阅读全文>>
2019年12月30日 23:38

微软CEO的同理心

他在 Hit Refresh 这本书中讲,他儿子有先天性疾病,一直轮椅相伴,并必须在西雅图接受治疗。他的一个女儿有先天性学习障碍,她和太太轮换每个周末都开车去温哥华(距离230公里)上一个专门的学校。这样坚持了五年。   他说,宇宙之內,痛苦和磨难是永恒的。那个温哥华的学校里,有各国的学生。他知道,人类有这样的、那样的问题、挑战。同理心 empathy 至关重要。这也是他作为 CEO 带来的微软文化。  
阅读全文>>
2019年12月29日 20:57

美国企业的外国人

美国企业的外国人 美国企业也歧视外国人。不过,微软CEO Satya Nadella 的这本书 Hit Refereach 让我大吃一惊:微软的中层和高层里有很多外国人(印度人、日本人、韩国人、俄国人和古巴人、非洲人等)。他自己就是印度人。很多高管连美国国籍甚至连永久居民身份都没有。   我们中国企业的胸襟还差得很远。   开放不是对外国人恩惠,是自私,是最高明的自私。如果每天都有百万、千万的外国人打破脑袋、削减脑袋、挖空心思进中国、安家落户、成为中国公民,那我们就成功了。    
阅读全文>>
2019年12月28日 20:58

香港股市第一 还是倒数第一?

香港股市今年的表现是世界末位,但融资额排首位!巧合吗?非也。   英国人Nial Gooding 在香港工作了25年,他的基金叫中国梦,China Dream。他今天写博文,重复了他一年前的观点。他说,A股和港股从长远来看,是没有希望的。我谨介绍如下,供大家批判之用。   他的理由有二:   (1)无穷无尽的IPO和估值永远寻底的倾向。从理论上讲,IPO多,这根本不是问题。在一个市场经济的国家,这也不是问题。市场会自我纠错、调整...
阅读全文>>
2019年12月27日 08:12

如何反击欧美的封锁

中国企业、中国产品、中国人在欧美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抵制。我们要还击!   但是,我们是否也应该检讨一下我们自己的封闭:关税、非关税壁垒、外汇制度、投资制度、国企的霸气及封闭的心态和文化!
阅读全文>>
2019年12月26日 09:46

就业的秘密

咱們老百姓再也不能对企业倒闭幸灾乐祸!

政府部門再也不能把企业往死里整。
阅读全文>>
2019年12月19日 21:49

奖励老赖等于砸烂社会

If China is serious about cracking down on its mountain of debt, it must stop sending mixed signals.   SCMP.com, by Joe Zhang, 19/12/2019.   While senior officials stress the need to repay debt, the government has made it harder for creditors to recoup loans.   Conflicting messages from the government and judiciary have emboldened irresponsible borrowers.   If “three steps forward...
阅读全文>>
2019年12月19日 08:20

破坏市场纪律终有后果

(1)企业快要倒闭时,政府驰援;   (2)企业资不抵债时,政府开债务人协调会:不准抽贷、不准保全、不准上征信;   (3)政府长期、大额地拖欠风电、光电及建筑商的资金,拖死无数企业;   (4)政府打击催收公司等等都是破坏市场纪律的行为。中国何时才能成为一个市场经济?  
阅读全文>>
2019年11月17日 02:36

漂泊美国的中国人

在纽约跟同事喝茶。一个中国女生走过来,”你们是中国来的吗?” “是的”。 “我在美国毕业了,找不到工作。现在在纽约一个制药厂当实习生,无薪”。她放下重重的背包,拿出两份简历。 “去国内找过工作吗?” “去了七八个城市。一个多月。被骗了两三次”。 我和我老婆、我侄女都有过同样的海外漂泊经历。戚然。  
阅读全文>>
2019年11月15日 12:53

美国不是我的家

我又很不情愿地来到了世界上最强大、美丽、富有的美国夸夸其谈。   它像一个巨大的吸铁石,每天都吸引着世界各地的各种人来掘金、朝拜和安家。它每年都发一百万张绿卡。但是,这不是我的国家。我的心不属于这里。
阅读全文>>
2019年11月09日 15:53

中国人拒不还钱 竟然理直气壮

中国人拒不还钱,竟然理直气壮。为什么?   我跟国际友人做了一点解释工作。   Do you really know China’s NPL ratio?   When I was a junior officer at the People’s Bank of China in the 1980s, the bank was just being spun off from the Ministry of Finance. We occupied three floors in the Ministry‘s Soviet-style building in Sanlihe, Beijing. Also tucked inside was China Construction Bank, me...
阅读全文>>
2019年11月02日 18:40

企业破产与人生崩溃

书评:安然的倒闭,Conspiracy of Fools,by Kurt Eichenwald。   此书讲美国能源公司安然Enron 九十年代的疯狂扩张、做假账及倒闭。书中,公司内外几十人的嘴脸太生动了。   Enron 原本是一个枯燥的燃气管道公司。麦肯锡的高级顾问Skilling 加盟后,公司不断开拓新业务,什么时髦就追什么:燃气和电力的批发业务、零售业务、欧洲水务、印度发电厂、拉美公用事业、海底电缆、宽频等。   它不断并购和融资,给投资银行带...
阅读全文>>
2019年11月01日 10:32

有钱人千万不要开车

在印度和巴西,贫富悬殊甚至超越中国。The Billionaire Raj (by James Crabtree)开篇的故事就是印度首富之子驾豪车,撞了別人的车之后,逃走,并让他家里的司机顶包。   前年我读过的另外一本书,开篇也是描述巴西首富之子干同样的事。书名Brazillionaire,by Alex Cuadros。这本书有个新奇的结论:你想知道一个国家究竟有多腐败,只需要看首都的人口增长速度。  
阅读全文>>
2019年10月26日 22:56

日本与韩国关系为什么太难了?

现在两国政、经关系很紧张。原因是日本在二战前几十年对韩国的残酷统治和慰安妇问题。英国金融时报星期五的长文分析这样一个问题:   二战期间,日本在东南亚各国也照样残酷,为什么近七十年,日本跟东南亚国家的关系一直友好?1965年日韩签订了友好协议,几十年来双方经济关系超级紧密。后来,韩国的反日情绪太强,于是2015年双边又就慰安妇问题签订了”最终协议”。可是,现在韩国人又重提赔偿和道歉的要求。为什么?   ...
阅读全文>>
2019年10月20日 08:55

越南走上了中国的老路:先污染,再治理

在河内的第三天,雾霾大上,与北京市、河北省无异。人是最大的污染源。越南的人口密度虽然远远低于中国绝大部分地区,但是中越两国都有人口过度膨胀的大问题。两国官民都似乎更迷恋人口膨胀给GDP带来的所谓红利。但是,它究竟是红利,还是毒品?生活质量的恶化、环保问题、就业问题,大家关心不够。   我不敢去印度和巴基斯坦旅行,因为人口过剩带来的诸多问题,我还不熟悉吗?   越南的住房市场也可以从下图看出端倪。那么多分散的小矮房,质量差、不环保,很快就需要推倒重来。虽然又会创造GDP, 但是财富并未增长,徒增污染。这与欧美大不相同。   在中越两国,众多的小型工厂、商店也是同样的头痛。  
阅读全文>>
2019年10月19日 18:34

越南之行,第二天

我乘出租车到了市中心的还剑湖。附近有些街道因周末的原因,而临时被改为步行街。很吵闹。音乐在纵放。游人很多,虽然不如中国的城市那般拥挤。   越南的国土面积相当于三个浙江省(外加十个深圳),而人口不到浙江省的两倍。   我去了一个购物中心。冷清。不知道那些名贵商店怎么付得起租金和工资。我在书店里呆了一小时,有几本关于美越、法越关系的英文书我很想买。   旁边有一个五星级酒店,Metropole Hanoi, 我坐...
阅读全文>>
2019年10月19日 10:38

越南游,第一天

昨天,我在越南航空的飞机上读中文版的《西贡解放日报》,胡志明市共产党的官方报纸。无实质内容。 昨晚住三星酒店,房费145万盾,折合453元人民币。大商场内的晚餐粗糙。服务员真忙。 今天早上,街上摩托车密集,路边污水横流。没等到出租车,我就爬上了一辆摩托车的士,游览了半个河内,来到胡志明纪念碑附近稍息,付款相当于17元人民币。我看到了许多大宅深院和宽阔的马路。这里是戒备森严的越共中央办公中心。路上,人民还是卖五根干蔗,几束向日葵花,以艰难谋生。 我走向旁边的西湖,一浪浪的臭味袭来。显然湖水受到了污染。我想起了无锡太湖的剌鼻的气味。 再看西湖,挺美,周边不少豪宅。社会主义本想消灭阶级,却到处凸显阶级。湖上漂着三、五条死鱼,证实了我的鼻子之灵。 阳光明媚。我走进河内俱乐部。要了一个扎啤。18元人民币。  
阅读全文>>
2019年10月16日 08:27

人民币的国际化走进了死胡同

我们的心胸决定了一切。见今天的英国FT报道。 中国必须开放,才能做到人民币国际化。中国必须首先有大量、长期的贸易逆差。中国人必须敢于挖自己重商主义的祖坟。这是前提。 参考文章:控制着国际支付体系?  
阅读全文>>
2019年10月15日 07:41

理解了贫困?诺贝尔经济学家

中国人对诺贝尔奖的迷恋远超外国人。我不知道为啥。   但让我告诉你一个秘密:这三位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获得者对贫困的理解远不如中国小贷行业和P2P行业的从业者们。   伯兰克退任美国联储的主席之后,回到了教室。鉴于自己一错再错,差不多是被总统踢出去的,他对学生讲,经济学嘛,解释过去很有用。至于未来,没有大用。          
阅读全文>>
2019年10月15日 06:41

诺贝尔经济学奖?不算什么

五年前,我读过麻省理工的两个教授的书,Poor Economics。我本人的专业也是发展经济学,但我还真的没有发现此书的惊人价值。这书我没有读完,搬家时就扔了。   今天看到这两位是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获得者,我也不奇怪。奖状每年都要发,学科内真有突破的东西实在也没有。矮人里面找将军。从来如此。  
阅读全文>>